大宜宾   大美宜宾   舆是乎|一片纹样如何解码产业链?
返回列表
查看: 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舆是乎|一片纹样如何解码产业链?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107

帖子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04-18 10:1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评论员李思垣

最近,苏州丝绸博物馆的一次“数字魔法”令人眼前一亮:一片源自宋代的丝绸纹样经数字化处理后,不仅化作设计界的“万能插件”,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创意衍生产品,更带来30多万元的授权收益。

“数字变现”开启文物活化的全新维度——“纹样库”变成设计师们的“灵感充电站”,创意织机玩具、化妆品品牌礼盒……一件件“国潮爆款”让年轻人直呼“真香”!既保留了千年工艺的精髓,又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无限可能。

据悉,该馆藏丝绸纹样藏品达7万余件,但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大量文物与丝绸样本无法在线下展馆一一展出。自2022年起,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展相关数字采集工作、探索授权合作模式,推动丝绸纹样的二次创作与跨界融合。

当博物馆不再局限于开发单件文创,而是将传统纹样转化为可赋能全产业链的文化要素,一条可持续的文物活化利用之路正在铺就。

2022年7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将“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纳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物也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一步扩大到系统、全面活化的新阶段。

从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文物活化利用的各种创新实践在全国遍地开花。但与此同时,不少问题也随之而来: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产品质量不佳、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过度包装带来高售价……

如何在商业化大潮中守住文化根脉,让文物“活”得既有流量又有内涵?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创新之处,在于“一鱼多吃”的精细化产业分工模式:博物馆提供IP并进行管理,国企负责运营和授权,N家民企玩跨界,打造“新国潮”。

这种产业链思维打破了传统文创“小打小闹”的局限,让文物价值从单件商品的利润转化为全链条的溢价空间——30万元入账的同时,也意味着传统文化元素在“日用而不觉”中深度融入现代生活,也推动了文博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像“拆解纹样”一样解构文化资源,像“编织丝绸”一样编织产业生态。我们期待传统文化更深入浸润现代生活肌理,在数字浪潮中实现生生不息的价值传承,让文物“活”在当下,“火”在云端,“富”在精神。

(作者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35 | 帖子:6517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1-888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