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宜宾   大美宜宾   宜宾市创新教育实践 厚植青少年家国底色
返回列表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宜宾市创新教育实践 厚植青少年家国底色

[复制链接]

7047

主题

7030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99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05-13 17:5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要系统开发贴近生活实际、融合本土资源的特色校本课程,让每个孩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近日,宜宾市在推进“五育并举”教育实践中明确提出育人方向。作为落实这一要求的生动缩影,宜宾市第一中学校“跨越时空的对话·三代人的家国叙事”学科活动与全市中小学“宜宾娃娃 爱国爱家·开学第一课”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紧密联动,构建起“课程实践+文化浸润+价值引领”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为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注入鲜明家国底色。



学生讲解调研成果《时光折叠书》

5月10日,在宜宾市一中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历史思政课”成为五育融合的创新样本。该校将口述史实践纳入学科思政课程,组织高2023级学生以1949年、1978年、2012年为时代坐标,围绕“衣食住行之变”“家风传承密码”“地标记忆活化”三大主题展开田野调查。

学生们手持《三代人对比框架表》,化身“历史侦探”,在菜坝机场旧址通过祖辈日记与城市档案交叉印证城市变迁,在蜀南茶山追溯制茶技艺的代际传承,在珠算与键盘的对比中捕捉文化传承密码,累计形成500余份口述史档案和200余件实物展品。成果展演中,9名学生脱稿讲述《算珠声里见山河》等跨代际故事,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转化为具象化的实践体验,让历史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现场。



“一中娃娃 爱国爱家”成果展演现场

据悉,2024年,宜宾市中小学同步推开“宜宾娃娃 爱国爱家”开学第一课,以《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为契机,构建“校内校外联动、理论实践结合”的教育矩阵。在赵一曼纪念馆,200余名师生通过敬献花篮、情景朗诵、集体宣誓等仪式,沉浸式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宜宾市二中、女学街小学校、农业街小学校、叙州区建国实验小学校、一曼小学校等校开展“同升一面国旗”“上好一堂爱国法治课”等活动,邀请道德模范、退役军人等走进校园,用身边榜样讲述“爱国报国”生动故事。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教育活动创新融入本土红色资源,将赵一曼纪念馆、李庄抗战遗址等转化为“行走的教材”,让学生在触摸历史肌理中深化国家认同。



宜宾市农业街小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

“从课堂到田野,从课本到实践,本质上是‘五育并举’理念的立体化落地。”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正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劳动实践、研学体验深度融合,构建“全员参与、分层培养、个性展示”的育人机制。



宜宾市一中学生讲述《铁轨与泥土——在时代的年轮里找寻担当》

例如,宜宾市一中的口述史项目不仅锤炼了学生史料辨伪能力,更通过代际对话培养责任意识,实现历史学科与思政教育的深度互融;而“宜宾娃娃 爱国爱家”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则通过法治教育、艺术展演、社会实践等多元形式,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落细落实。




宜宾市二中开展缅怀先烈活动

数据显示,今年春季学期全市中小学共开展各类爱国主义主题活动300余场,覆盖学生60万余人次,形成校本课程案例50余个。这些扎根生活、浸润心灵的教育实践,正悄然改变着育人范式——当学生在祖辈口述中读懂“家是最小国”,在城市地标调研中理解“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便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摸、能践行的情感认同。

从特色校本课程的创新开发,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全域覆盖,宜宾的教育实践印证着一个共识:当“五育并举”遇上“家国叙事”,教育便有了更深厚的精神底色。随着越来越多“行走的思政课”“沉浸式的爱国课”走进校园,这座长江首城正以教育创新作答,为培养“心中有家国、肩上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书写着生动的宜宾答卷。

来源:宜宾融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35 | 帖子:6649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1-888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