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宜宾   宜宾妈妈圈   孩子不做作业怎么办?你应该从这些方面科学地督促他!
返回列表
查看: 2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不做作业怎么办?你应该从这些方面科学地督促他!

[复制链接]

79

主题

726

帖子

25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01-23 14:08: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最近又冒出不少家长写诉苦状,描述的是临近期末考试,希望孩子考好一点,所以加班加点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种种困难。不外乎都还是之前那些节奏:

1、孩子推、拖、拉

2、妈妈上阵督战

3、情况急转直下

4、妈妈输了或爸爸看不过去了:换人

5、爸爸同样气急败坏无计可施


6、三败俱伤

娃哭、家长心梗、家长手骨拍桌子断裂、家长血压升高、家俱被无辜砸坏等等,最终导致家长与娃疏远,娃自信心被毁或者厌恶学习。

以上就是很多家庭正在上演的悲剧,庆幸我的家庭还相对和谐。我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分享给大家。下篇属于严谨的方案报告,配图少需要静心阅读。绝不带搞笑和玩票性质,请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你身处嘈杂环境建议收起回家夜深再读,我尽量言简意赅,不担误大家时间。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很重要的现实: 并不是每个娃都是读书的料。即:成绩有高低差是客观事实,这是放之宇宙而皆准的客观规律,全班分数满分的情况罕见,全国全世界大同更不可能。所以,家长需要接受现实!此项不赘述。

二、娃学习上不去,作业作不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要分析。客观原因:老师布置作业太多?(与孩子同学的家长横向交流对比可得出结论);孩子身体不舒服或者在学校遇到了暴力事件或者早恋或者有其他心理原因等等此类不以孩子意志所左右的原因都是客观原因。客观原因的解决方案因篇辐和与主题不符不作赘述。

排除客观原因后就要分析究竟是孩子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如果是能力问题回到第一大条,接受现实吧!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养成健康积极的性格才是成长的重要要素。

三、孩子主观上不爱学习,或者动机不强。这才是我今天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只要这一点大家掌握了运用了孩子接受了,那么就不会有诸多烦恼了。

在内部没有强大驱动力的情况下,无论外部施加多大的压力,所做出的功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先看一个管理学上的经典故事用于解释动机的问题。
你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 25 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 15 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 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 5 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 5 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孩子们究竟在为谁而“玩” ?你的孩子在为谁而读书?你的孩子在为谁写作业?

假如你的孩子在为你读书,为你写作业,拜托!孩子们也会想,我已经很努力在帮你了,你还要打我骂我,这公平吗?


所以,动机是整个学习链条中最重点的核心,但很多人没有去建立和明确。这就像时间管理学上所讲的四个象限:

1、重要紧急;
2、重要不紧急;
3、不重要紧急;
4、不重要不紧急。

假如我们不提前去规划操作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你会发现最后将出现一大堆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出来困扰你。为了让大家更明白的理解,我还是再多讲一个故事吧。

装石头,碎石、沙子和水的故事

一天,一位大学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上最后一堂课。

教授站在讲台上,指着讲桌上的铁桶和石块说:“我能够传授给你们的知识都讲完了,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
于是,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了下来,问:“铁桶里现在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东西了?”
“是!”学生答道。
“真的吗?”教授问。
随后,他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随手抓起一把,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上面,开始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继续摇晃……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看见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
“铁桶里还可以装东西吗?”教授又问。
“可以吧”,根据上次经验,学生们小声回答。
“没错”,教授边说,边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的上面。教授慢慢地摇晃铁桶。约半分钟后,铁桶上面的细沙就滑下去了。
“现在铁桶装满了吗?”
“装满了。”学生们齐声回答。
这一次,教授再从桌子底下拿出一罐水,将水慢慢地倒到铁桶里……
最后,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大家:“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即使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满,你都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有一定道理。”
同学们都望着教授。
教授停了停,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不先装石块,等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再装石块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先装石块,铁桶会留下意想不到的空间装碎石、沙子和水。因此,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是先装石块。”  
我补充一下:以上四种东西对应我说的时间管理的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同样适用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先装沙和水,那么随着时间推移,碎石将风化为沙,石块将风化为碎石,风一吹,漫天尘土,场面将越来越不可控。就像有家长因辅导孩子做作业而和孩子对打,双双就医的事情一样,可谓人间惨剧!
我认为:石块象征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而给孩子建立学习的内部动机就是石块型事务,应该排在第一位。

好了,前面插了一段时间管理四象限的说明,已经导致篇辐过长了,我们赶快说回我今天想分享的重点:行为动机!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第一个故事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工作职场如此,学习亦如此。请自行套用到孩子学习上。也许你的孩子潜意识里已经不自知的降低了学习的努力程度(幼年小学期)甚至已经相当排斥学习(青少年叛逆期)。这多可怕啊!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 ———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嗯,这一课题深入下去篇辐会特别长,我从构思到写作这一小段已经超过了两小时,天寒手僵,太长了看的人可能也会厌烦,所以就此打住不再赘述了。


最后说一下我从小给小孩子灌输的观念:  

1、你的人生你做主,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亦如此,自己为自己而学。
2、学就是学,玩就是玩,认真。
3、上课认真听,强过课后三倍补。


有些事情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教育是一项旷日持久、潜移默化的修行,不仅是孩子修,家长也跟着一起修。至于修行中的种种技巧与理念空了大家一起多探讨,预祝大家圆满修成正果。午饭时间到,大家午安!


顺祝宜宾市第六中学校的学生们期末考取好成绩,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抱歉,大宜宾上不会插图 .可进我个人公众号查看更精彩!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589 | 帖子:4073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1-888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