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越有钱的人越难结婚。
原因不是有钱人找不到想嫁给他的女人,想嫁给他的女人很多。但是正因为他有钱,女人会要一个完全不符合自己价值的高价。
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你是一个打工族,一个月2万,你最多带一个2000的表,甚至你自己可能都不舍得买表。那么你送女朋友一块2000的表,她也会觉得你还是爱她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钱人,你带的是一块20万块的表。你即使送对方5000的表,对方也会觉得你花的太少了。因为她知道你有钱,她会觉得你给自己都买20万块的表,怎么能送我2000的表呢?
也就是大部分人其实是见人下菜碟的。
一旦她和你在一起,她就会把你给她送的东西直接对标你给自己买的东西。她们不管那个钱是你自己赚的,还是你父母给你的。也不管那就是你本来的生活水平、不代表她的生活水平。她也不管你赚钱辛苦不辛苦。她们会把自己直接置于你的生活水平来要求。
谈恋爱如此。结婚更甚。
结了婚恨不得直接你的个人财产哪怕是婚前的、个人收入、公司账户全进她的银行卡,由她来给你发零花钱,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保障自己的安全感。
而有钱人只是有钱,并不傻。
尤其是钻石王老五一般都是一些靠自己赚到钱的三四十岁的富一代男人,基本都有极其丰富的社会阅历、社会化程度很强,也谈过一些恋爱,基本了解各种类型的女人在婚恋市场的定价。
并不是他不想给女人花钱,而是大部分女人确实有她在婚恋上的客观价值。
你并不打算亏待她,她却只会打着爱的名义说你只会算计。其实算计的是她自己。
当然这里说的有钱人难结婚指的是有钱之后还是单身的话很难结婚,也就是三四十岁的钻石王老五这种情况。但在他有钱之前还是比较容易结婚的。
比如俞敏洪马云唐岩这些人都是有钱之前结婚的,而且基本都是和同学结婚的。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在社会上认识的人,信任程度天然就比学生时代知根知底的人信任程度低。因为年轻的时候更容易相信一个人,也更愿意相信一个人。反正学生单纯又没钱,信任人成本并不高。
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时代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相处培育感情,一旦进入到社会中,你再难遇到两个人居住地点相距只有50米、每天都有大量空闲时间进行非利益化的沟通。大学男女生宿舍一般距离也就是50米到200米之间。约等于邻居了。比很多小区之间不同的楼离的还近。尤其是像北京的很多大学,可以从大学的西门望过去直接看到东门。在社会上,一个大城市两个区的人就相当于异地恋了,一个星期能见一次都不容易,不像大学宿舍就离50米,即使见了面,也没多长的时间进行相处,一般第二天也就去上班了,最多周末出去玩一下。聊的很多还是彩礼房子这些现实层面的东西。
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他没钱的时候没结婚,有钱以后要结婚就很难了。而我们经常说的另一句话是,一个人一旦不珍惜学生时代的感情,那么除非他在老家工作、或者他的工作是类似于公务员这种非常稳定的工作。否则他可能需要等很久才能结婚。尤其是大学毕业去一线城市打拼的外地人,结婚会更困难。在老家工作和体制内工作的人更容易结婚的核心原因在于——熟人社会。
一个熟人社会更容易产生信任、周围的人都是5年10年没什么变化的、收入预期也更稳定、彼此之间对双方的阶层认知也更牢靠。什么意思呢?
一个体制内的人,是不可能预期另一个科员10年内成为正厅级干部的。而一个深圳体制外的人,即使他现在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他也可能预期10年后会赚1个亿。哪怕最终他一毛钱都没赚到。但心态的预期决定了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前者会更愿意选择一个稳定的生活方式。早早的工作、结婚、生子、抱孙子。而后者可能到了35岁还在做5年后能成为亿万富翁的美梦,然后不珍惜身边的人。哪怕身边的人就是他最好的选择。当然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社会的另一个尴尬现实——
那就是为什么同样都是工资7000,外卖员为什么生活水平远远看起来不如工资7000的体制内的人。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体制内的人往往父母都是体制内的,或者至少家庭条件远远好于外卖员的家庭条件。而外卖员几乎都是农村出来的、没学历的、家里没什么文化水平的人。同样是工资7000,同样是工作没什么晋升空间,同样是没什么太大的前途。
其实体制内的大部分人是没有什么晋升空间的,大部分人的晋升空间仅仅来自于想象而已。哪有那么多高位给他晋升的。但外卖员的生活水平和体制内肯定是非常不一样的。核心在于代际传递的资金优势。
说回见人下菜碟。还有另外一种见人下菜碟。就是跟有钱人讲感情,跟没钱的人讲钱。
这也是一种见人下菜碟。因为没钱的人只有短期预期,得多要点彩礼。有钱人有长期预期收入,可以不要彩礼,要婚后财产。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