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宜宾   大美宜宾   产教融合走向全国示范!
返回列表
查看: 6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产教融合走向全国示范!

[复制链接]

6987

主题

6970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95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10:4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2016年以前,位于三江新区的“双城”片区还是一片阡陌农田。从项目启动到首批师生顺利入住,仅仅190天,极具宜宾特色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拔地而起。尔后的几年里,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等多所高校陆续落成开学…

从5年前的乡村郊野,到如今12所高校在宜办学、8万名在校大学生,12所产研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纷纷落户。位于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内,龙头山下的宜宾“双城”,仅用5年时间,华丽蝶变、强势崛起。

站高谋远
举全市之力建好“智核”

为破解我市科教发展短板,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大学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以科创城建设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为确保“双城”工作高效推进,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城”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他们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用脚步走遍大江南北高校校园,用真情和汗水迎来众多高校对宜宾的垂青。

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子,全市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紧密配合,用最佳服务和最高效率营造优良环境,用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盯目标不动摇,奋力攻坚不松劲,狠抓落实不懈怠,扎实推动项目落地落实,短短5年时间,“双城”拔地而起、跨越发展。

五年时间
“招校引院”成果丰硕

前不久,宜宾大学城高校迎来开学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怀揣着对大学的期待,走进了宜宾各大高校校园。

西华大学仅仅只是“双城”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宜宾已与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办学高校已达12所,在校大学生由2016年的2.5万人增加到8万人。

着眼未来发展,宜宾“双城”将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引领,加快建设成渝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学院集群,努力探索符合区域实际、体现四川特点、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产教融合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将自己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落户三江新区。

纵观全市产教发展,除了产研院、专家工作站、科研团队自身的助力,我市还建立了校企需求对接制度,着力推动高校、产研院、工作站等与企业开展项目联合攻关、技术研发等合作,实现科研资源与企业产业充分融合。

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是最早落户宜宾的知名品牌企业。短短几年时间里,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即便是去年疫情期间,公司营收不但没减少,反而实现大幅度增长。“‘双城’的赋能,让企业抢抓机遇的底气更足。”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寿的一番话道出了企业在宜发展的信心。

不仅如此,据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由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园区组织牵头,与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学院、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四川领歌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长江华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已在2019年7月获得省上授牌。

2021年7月,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宜宾市委关于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教副中心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引领,持之以恒高标准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全力推动“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度聚合、有机衔接,加快建成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科创能力全面增强、产教融合全面发展、人才队伍全面壮大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教副中心,为我市今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智力支撑。

回望来路,各大高校签约紧锣密鼓,各类科研院所纷至沓来,各个项目建设有序展开。展望未来,“双城”奋进崛起正为我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驶入更具竞争力的快车道。

来源:宜宾广播电视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35 | 帖子:6573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1-8888156